7月11日清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朔州市社会实践队在学院党委书记张忠璞、院团委负责人许通陆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第三天的旅程,踏上了前往右玉的路。
途中,许通陆老师为实践队员们讲解了右玉精神。右玉地处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山西省右玉县,是一个只有11万人的小县城。70多年前,这里“十山九秃头”,林木绿化率不到0.3%,有外国专家断言“不适宜人类居住”。但是右玉干部群众在第一任右玉县委书记张荣怀的带领下挖树坑、插杨树条,拉开了一场跨越70多年的绿色接力。“换领导不换蓝图,换班子不换干劲”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铸就了“右玉精神”丰碑。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山西省委上报的《关于我省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对右玉精神做了高度概括:“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一路上,望着漫山遍野绿色更深刻的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进一步深刻领会了右玉精神。
接着,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杀虎口长城和右玉县博物馆。在右玉县博物馆内,实践队员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仔细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幽暗庄严的灯光下,一件件出土的文物像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我们进行跨世纪的交流。“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通过移民和半移民方式,进行着一场波澜壮阔的逃离穷困,求生存,创新业的移民生产过程。此外,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走西口已经成为历史的风烟,但是走西口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从走西口现象生发出来的走西口文化永远不朽.今天我们生逢和平与发展的伟大年代,怀揣“四个自信”,脚踏现代化的风火轮,大步跨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但是“走西口”的深刻文化内涵应当永远传承下去,那个接力棒应当牢牢地接过来,永久地传下去,那就是走西口前辈百折不挠、艰苦奋斗、雷厉风行、开拓创新的精神,它是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财富。
下午,实践队员们乘车前往山西同煤和熙产业有限公司和朔州煤电农业开发公司,在这里,同学们参观了太阳能发电装置,据了解,该公司有近3000亩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该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大概在20年到25年,发电效率大概在17%左右。在光伏发电产业园区,同学们了解了光伏发电的原理和运作方式,通过参观,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不仅加强了他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让他们看到了山西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势头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