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珺威
基本信息 | 乔珺威,男,1982年10月生,山西清徐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H因子43)、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现为山西省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在材料加工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亚稳态金属材料热机械处理、变形与强韧化的相关研究(Metastable Metallic Materials)。 | |
研究方向 | 1. 特种非晶与高熵合金(微纳力学、耐高/低温、耐磨耐蚀、功能性能等); 2. 煤基装备新金属(钢铁热处理、高温合金、柔性齿轮渗氮与热处理等); 3. 有色金属合金(铜箔残余应力、轻质难熔金属、相变储热液态金属); 4. 金属材料极端服役(高速动态加载、离子辐照等)。 | |
个人简历 | 2001.09-2005.07,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5.09-2011.01,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2009.09-2011.01,美国田纳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联合培养博士; 2011.01-2011.03,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助理; 2011.03-2011.06,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2011.06- 2014.06,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07- 今,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学术兼职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金属学会非晶合金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热处理学会/协会副理事长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会理事 山西省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理事 《钢铁研究学报》编委 《金属热处理》编委 《上海金属》编委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Young editor board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Editor board 《Metals》Editor board 《Tungsten》Young editorial board | |
教学及指导研究生 | 主讲《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外语》、《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现代材料工程》、《材料强韧化理论》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获得山西省教授协会“高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山西省教改项目;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课题组招聘师资博士后,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多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山西省优秀硕/博士论文,在读博士研究生(Ph.D Candidate)大多选派到境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Visiting Scholar/Student)。欢迎具有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加工成型、材料物理与固体力学等相关材料学科背景,且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加入本课题组。 | |
科研成果 | 总体概述: 在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支持下,本研究团队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热处理和强韧化的相关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点实验室课题、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太原市揭榜挂帅项目等。作为“高熵合金的熵调控及其强韧化机理”第一完成人获得2023年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高强高韧金属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变形机理”第一完成人荣获2014年山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获得由中国材料研究会和美国液态金属公司联合颁发的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主要科研创新包括:一、率先采用Bridgman凝固和半固态成型相结合方式制备得到冷速可控、组织可调的高韧性非晶复合材料,阐明了内生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加工硬化机理(相关科技成果对接柔性齿轮、联轴器膜片、微型齿轮等高弹元器件);二、基于金属箔材残余应力导致的翘曲行为,提出了一种新的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弹性功模型,来评估残余应力,为轧制带材残余应力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三、合成制备得到高活性稀土高熵合金和耐高温高熵合金,发明了低温高强韧Fe40Mn20Cr20Ni20(C)高熵不锈钢,开发了吨级单相高熵不锈钢热成型技术,并提出“越高速、越强韧”是面心高熵合金的一张新“名片”;(相关技术对接煤机耐磨部件、承温部件、无磁钻杆等)。团队牵头组建的“特种高熵合金智库”获批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首批智库。 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科研论文260余篇,包括Acta Material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Applied Physics Letters、PMS等,论文被Nature等杂志他引近8000次,10余篇论文先后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主编《面心立方结构高熵合金》和《高熵合金》专著2部(冶金工业出版社);参与编著/教材3部。作为国际国内会议/分会主席举办学术会议20次;为材料类期刊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数十种期刊杂志审稿人。 | |
承担项目:(项目名称、来源、时间)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心立方结构高熵合金在低温高速动态拉伸加载下的变形机理2023-2026;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生非晶复合材料在液氮温度下的塑性变形机理” 2021-2024; 3. 主持太原市揭榜挂帅项目“高端蚀刻引线框架用Cu-Fe合金带材生产关键技术攻关”2023-2024; 4. 主持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非晶合金室温剪切流变动力学规律及变形机理的研究”2019-2022; 5. 主持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低温用高熵不锈钢的强韧化” 2019-2022; 6. 主持校企合作项目“柔性齿轮用钢的关键热处理”2022-2026。 | ||
近年来代表性论文/专著(*通讯作者): 1. Y. Tang, R. Wang, B. Xiao, Z. Zhang, S. Li, J. Qiao*, S. Bai*, Y. Zhang*, P.K. Liaw*. A review on the dynamic-mechanical behaviors of high-entropy alloy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135 (2023) 101090.(ESI高被引论文) 2. Y.Y. Liu, P.Z. Liu, J.J. Li, P.K. Liaw, F. Spieckermann, D. Kiener, J.W. Qiao*, J. Eckert. Universally scaling Hall-Petch-like relationship in 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105 (2018) 225-238. (Top 期刊) 3. T.W. Zhang, S.G. Ma, D. Zhao, Y.C. Wu, Y. Zhang, Z.H. Wang*, J.W. Qiao*. 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strength and ductility in a NiCoCrFe high-entropy alloy upon dynamic tension: Micromechanism and constitutive mode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124 (2020) 226-246.(ESI高被引论文) 4. D.Q. Zhao, S.P. Pan, Y. Zhang, P.K. Liaw, J.W. Qiao*. Structure prediction in high-entropy alloys with machine learning.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18 (2021) 231904.(TOP期刊) 5. H. Zhang, Z. Wang, H.J. Yang, X.H. Shi, P.K. Liaw, J.W. Qiao*. A flow model in bulk metallic glasses. Scripta Materialia 222 (2023) 115047.(TOP期刊) 6. B. Liu, Z. Wang, A. Lan, H. Yang, P.K. Liaw, J. Qiao*.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rrated flows in CoNiV medium-entropy allo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24 (2024) 061903. (TOP期刊) 7. K. Wang, X. Jin, Y. Zhang, P.K. Liaw, J.W. Qiao*. Dynamic tensile mechanisms and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in CrFeNi medium entropy alloys at room and cryogenic temperatures. 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 5 (2021) 113608. 8.《面心立方结构高熵合金》(2021)和《高熵合金》(2020)乔珺威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 ||
授权专利: 1. 一种Fe-Mn-Cr-Ni系高熵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8 1 0950173.8 2. AlCoCrFeNiTix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2 1 0295304.6 3. 一种高熵合金表面渗硼的制备方法 ZL 2018 1 1530780.5 4. 耐高温的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5 1 0492386.7 5. 高主元单相密排六方结构的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8 1 1624543.5 6. 密排六方结构的稀土高熵合金 ZL 2015 1 0411796.4 7. 一种包覆非晶丝的制备方法 ZL 2014 1 0176169.2 8. 一种非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柔性联轴器膜片的方法 ZL 2020 1 0050897.4 9. 一种纳米超细晶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7 1 1088298.6 10. 用作电子印刷墨水的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ZL 2022 1 0228296.7 11.一种提高柔性齿轮40CrNiMo钢强度的热处理工艺 ZL 2020 1 1298665.7 | ||
科研获奖: 1.“高熵合金的熵调控及其强韧化机理”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3年,第1 2.“高强高韧金属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变形机理”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第1 3.“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和强韧化研究” 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0年,第10 4.“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 Award”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联合美国液态金属公司 2016年 | ||
联系方式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030024。 科研办公地址: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博学馆B座111 Email: qiaojunwei@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