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小科有话说: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337“学霸宿舍”全员上岸纪实
在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2号楼337寝室,六个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男生用四年时光写下圆满答卷:黄皓楠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徐家崑保研西北工业大学,褚俊超圆梦中科大,郑坤录取吉林大学,王德领以417分学硕第一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林智力签约国企衡阳衡钢,实现全员升学就业“满堂红”。
六人同行,共赴山海地黄
从相遇之初,六个男生便以相似的坚韧与默契凝聚成集体:徐家崑的定时晨起成了全寝生物钟,王德领的错题本在传阅中卷起毛边,林智力总在深夜为室友留一盏小夜灯。宿舍六人互帮互助,共同走过人生的一段漫漫长路。
黄皓楠(大连理工大学)
“路好不好走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走下去。”初试成绩优异的他,将备考比喻为金属淬火:“压力越大,成果越硬。”
徐家崑(西北工业大学)
凭借专业前10%的排名获得保研资格,他说:“优秀不是突击,是每天多算一道题、多改一次实验数据的积累。”
褚俊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考研就像晶体生长,耐心才能等来有序结构。”他的专业课笔记标注高频考点200余处,成为宿舍共享资源。
郑坤(吉林大学)
“把十年真题当作‘拉伸试验曲线’,分析每个‘屈服点’和‘断裂点’,才能预测试题极限。”最终他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王德领(西安交通大学)
“白天高效学,晚上深度复盘”的节奏让数学考出142分,整理的十年真题解析命中考点超80%。
林智力(国企衡阳衡钢)
“就业和考研都是持久战。”他白天准备笔试面试,晚上为室友提供面试建议,最终斩获优质offer。
简单的事重复做
精准规划:六人制定“健康作息表”,每个人都按时早起、定点熄灯,互相理解,共同监督。
资源共享:黄皓楠收集考研学习资源、王德领共享自己整理的数学错题集、林智力提供面试要点建议、郑坤提供专业课手写笔记、褚俊超主动组织专业课交流讨论,互相答疑解惑,与徐家崑一起分析专业课难题,供大家学习。
情感支撑:每周日是全体成员的休息日,共同游玩某知名FPS游戏以缓解压力。徐家崑保研后帮室友解决专业课难题,主动包揽专业课制作PPT的小组任务。
从六张书桌到星辰大海
如今,寝室门框上的便利贴已泛黄卷边,阳台上共同养护的绿萝却攀出新芽。六张录取通知书和签约函并排陈列,正如黄皓楠所说:“金属材料的强度来自晶界联结,我们的底气源于四年的彼此托举。”